河南广播电视台交通事业部官方网站

河南交通广播 FM104.1 河南音乐广播 FM88.1 河南农村广播FM107.4

全国服务热线 15890093358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15890093358
新闻资讯
NEWS INFORMATION
全国咨询热线:

15890093358

公司地址:

郑州市金水区郑花路18号

新生儿黄疸:预防相关疾病,为宝宝健康保驾护航

来源:河南交通广播 时间:2022-09-21 浏览:

摘要: 本文详细阐述了新生儿黄疸的相关知识,包括其发病机制、类型、临床表现等,重点探讨了预防与新生儿黄疸相关疾病的策略和措施,旨在为家长及医护人员提供全面的科学指导,以保障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一、引言

新生儿的诞生给家庭带来了无尽的喜悦,但与此同时,新生儿也面临着诸多健康挑战,其中新生儿黄疸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情况。虽然大多数新生儿黄疸属于生理性,可自行消退,但部分病理性黄疸若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相关疾病,影响新生儿的健康乃至生命。因此,深入了解新生儿黄疸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二、新生儿黄疸概述

(一)发病机制

新生儿黄疸的发生主要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有关。胎儿在母体内处于低氧环境,红细胞生成较多,出生后建立了肺呼吸,血氧含量升高,过多的红细胞被破坏,产生大量胆红素。而新生儿肝脏功能尚未完全成熟,摄取、结合和排泄胆红素的能力相对较弱,导致胆红素在体内积聚,从而出现黄疸。

(二)类型

1生理性黄疸

通常在出生后 2 - 3 天出现,4 - 6 天达到高峰,7 - 10 天逐渐消退。早产儿生理性黄疸可能出现稍晚,持续时间稍长。

一般情况良好,除皮肤、巩膜黄染外,无其他异常临床表现,血清胆红素值未超过相应日龄及相应危险因素下的正常范围。

2病理性黄疸

出现时间过早,常在出生后 24 小时内出现;或黄疸程度过重,血清胆红素值超过正常范围;或黄疸进展过快,每日胆红素上升速度超过规定值;或黄疸持续时间过长,足月儿超过 2 周,早产儿超过 4 周仍未消退;或黄疸消退后又复现。

常伴有其他异常表现,如精神萎靡、嗜睡、拒奶、体温不恒定、肌张力改变等。

(三)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严重时可累及黏膜、躯干、四肢甚至手心、脚心。黄疸程度可通过肉眼观察初步判断,但准确评估需借助血清胆红素测定。

三、与新生儿黄疸相关的疾病

(一)胆红素脑病

发病机制:当血清胆红素浓度过高,尤其是未结合胆红素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产生毒性作用,导致胆红素脑病。

临床表现:早期表现为嗜睡、喂养困难、吸吮无力、肌张力减低等;病情进展可出现抽搐、角弓反张、发热等;严重者可遗留永久性神经系统损害,如智力障碍、听力障碍、运动障碍等。

(二)核黄疸

核黄疸是胆红素脑病的严重阶段,一旦发生,预后极差。患儿多出现惊厥、昏迷等严重症状,存活下来的患儿往往伴有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三)其他可能的并发症

如因黄疸导致的食欲下降、体重不增,进而影响新生儿的正常生长发育;长期黄疸还可能合并感染等其他问题,进一步加重新生儿的病情。

四、预防新生儿黄疸相关疾病的策略

(一)孕期预防

1母亲孕期保健

母亲在孕期应注意饮食均衡,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瘦肉、鱼类、豆类等,保证自身和胎儿的营养需求,有助于胎儿肝脏的正常发育。

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孕期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如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等,这些疾病可能影响胎儿的健康状况,间接增加新生儿黄疸发生的风险。

2预防母婴血型不合

对于可能存在母婴血型不合情况(如母亲是 O 型血,父亲是非 O 型血;或母亲是 Rh 阴性,父亲是 Rh 阳性)的孕妇,应在孕期进行相关血型抗体检测,必要时进行相应的干预措施,如给予免疫球蛋白等,以降低因母婴血型不合导致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发生风险。

(二)分娩期预防

1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

一般情况下,自然分娩有助于胎儿肺的正常发育和血液循环的建立,对减少新生儿黄疸的发生可能有一定帮助。但具体分娩方式应根据孕妇和胎儿的具体情况综合决定,在保证母婴安全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对胎儿有利的分娩方式。

2密切观察新生儿状态

在分娩过程中及分娩后,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生命体征、皮肤颜色等情况,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黄疸迹象,以便尽早采取措施。

(三)新生儿期预防

1早期喂养

新生儿出生后应尽早开始喂养,最好在出生后半小时内进行母乳喂养或配方奶喂养。早期喂养可促进新生儿肠道蠕动,加速胎便排出,因为胎便中含有大量胆红素,尽早排出胎便有助于减少胆红素的重吸收,从而降低黄疸的发生风险。

2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

除了正常的喂奶外,还应根据新生儿的情况适当给予少量温水,保证新生儿有充足的水分摄入,这有助于胆红素通过尿液排出体外,进一步降低黄疸的程度。

3避免感染

新生儿免疫力低下,极易感染各种病原体。应保持新生儿居住环境的清洁卫生,接触新生儿前要洗手消毒,避免过多的人员探视,防止感染的发生。因为感染可导致新生儿肝脏功能进一步下降,加重黄疸的程度,甚至引发病理性黄疸。

4定期监测胆红素水平

新生儿出生后应定期进行胆红素水平监测,一般在出生后 24 小时内、48 小时内、72 小时内等时间点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判断黄疸的类型和程度,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五、结论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现象,但其中病理性黄疸及其相关疾病可能给新生儿带来严重的后果。通过在孕期、分娩期和新生儿期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预防措施,包括母亲孕期保健、预防母婴血型不合、选择合适分娩方式、早期喂养、保证充足水分摄入、避免感染以及定期监测胆红素水平等,可以大大降低新生儿黄疸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为新生儿的健康保驾护航,让每一个新生命都能在健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家长和医护人员应高度重视新生儿黄疸的预防工作,密切配合,确保各项预防措施得以有效实施。


作者:山东省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张磊

专业审核:《健康河南》编辑部

编辑:门靖狄

校对:张红改

终审:高   明

健康河南
HEALTHY HENAN

《健康河南》是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与河南省广播电视台联合创办的专业卫生健康类节目。

栏目名称
《健康河南》栏目
播出频道:
河南广播电视台FM107.4 
播出时间:
周一至周五17:00-18:00


分享健康知识
共担健康责任